当前位置:首页>内训课>企业经营>宏观经济 >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: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

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: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

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: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- 授课老师

刘通

刘通宏观战略管理实战讲师

专家介绍:●日本东京国际大学经济学博士●日本东京国际大学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上席研究员●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●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●商务部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员●东亚研究院特邀研究员,●浙江商业史研究所副所长、 刘通教授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、产业经济学、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,成果丰硕,并具有丰富的政企学[详细]

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: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- 课程简介

摘要: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,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”,同时“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,立足中国实际,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”。因此,结合我国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,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,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,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,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,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
本讲座立足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目标,从经济结构、发展模式、政府政策,以及内外部市场环境等多个视角,全面解读“十四五”中国经济发展,明确中国经济现存的问题,基于现代经济学理论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,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及社会需求,分析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。特别针对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地区产业调整、政策布局、社会民生、外资外贸、创新发展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解读,以国际化的视角、独特的观点,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,解析当下,展望未来。精准有效地为银行、企业、投资家等不同金融主体,分析形势、合理决策提供专业化指导和帮助。

 

一、什么是中国特色金融

内容简介: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、谋大局,发挥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,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。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、外汇储备余额持续位居全球第一,也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、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,金融业发展的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。

1.1  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

1.2  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

1.3  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架构

1.4  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范

1.5  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

 

二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发展

内容简介:深入理解政策导向或成为金融行业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法宝。习近平指出,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强化金融服务功能,找准金融服务重点,以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人民生活为本。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,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、市场体系、产品体系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, 

2.1 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

2.2  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词

2.3  “十四五规划”解读未来中国

2.4  未来的八大政策导向

2.5  政策“红利”与政策风险

 

三、“十四五”、双循环与金融业的危与机

内容简介:“十四五”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有机遇,也有挑战。所谓“短期看市场、中期看政策、长期看人口”是解读中国经济的秘诀。同时,中美贸易战、中欧经贸关系紧张、“去中国化”思潮等,都像新冠疫情一样在全球蔓延。在此背景下,“国内大循环、国际小循环”的全球化政策调整究竟因为什么,又意味着什么? 

3.1  人口结构与“人口红利”

3.2  “未富先老”的中国经济

3.3  “国内大循环”的主体格局

3.4  迫不得已的“国际小循环”

3.5  双循环下金融业发展的危与机

 

四、长三角如何把握“极化经济”的大趋势

内容简介: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沿海先富、西部大开发等不同阶段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,已开始逐渐摆脱区域的传统界限,发挥人、财、物等要素的空间集聚效应,焕发出“极化”发展的新动力,并作为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,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和新使命。

4.1  发达国家的“极化”现象

4.2  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特征

4.3  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极

4.4  区域壁垒与经济一体化

4.5  “极化经济”的正负效应

 


阅读更多
img

需求提交

需求提交